详细内容
龙的形象源于中国古代的图腾,被视为中华民族的象征,龙是海中神物,人们把它看做能行云布雨、消灾降福吉祥灵物。因此有的地方久旱不雨时,便舞龙祈雨;有的地方插完秧,舞龙驱虫。舞龙历史悠久,汉代已有了形式比较完整的关于龙的文字记载。据汉代董仲舒的《春秋繁露》记载,当时在四季的祈雨祭祀中,春舞青龙,夏舞赤龙和黄龙,秋舞白龙,冬舞黑龙;每条龙都有数丈长,每次5~9条龙同舞。经过劳动人民近2000年的创造发展,民间的舞龙不仅有很高的技巧性,而且表演形式越来越丰富多彩。 [1]
其中流传比较广泛的有以下几种。龙灯也称火龙、金龙。用竹篾扎成龙头、龙身和龙尾,3~10多节不等,节数多为单数。节与节之间以100~170厘米绸布相连,再用色彩绘成龙的形象。每节中都燃有灯烛,节下装有木柄,供舞时握持。舞蹈时,一人手拿"宝珠"(球形的彩灯),在龙头前领舞,表现龙抢宝珠。
舞龙,舞狮运动作为中华的体育传统项目.悠久的历史,广泛的群众基础,大家也都知道,无论是从南方到北方逢年过节庆典盛世,舞龙舞狮都是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,同时这些运动还可以锻炼人的意志和身体,弘扬着民族精神.
近年来随着许多高校龙狮运动的成功开展 ,高校开展舞龙舞狮运动的意义和价值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认可. 然而 ,由于它在高校中起步较晚 ,影响力还不够大 ,师资.教材也缺乏和不规范 ,导致它的价值还没能得到的挖掘和体现 ,所以有必要对它的价值进行较深层次的探讨 ,若能在高校开发出舞龙舞狮运动应有的作用 ,对弘扬中国民族体育和中华民族精神将有着重要的意义.
随着龙狮运动的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 ,龙狮的技术进一步规范.完善 ,龙狮的专用道具不断创新 ,越来越多高校正在积极开展龙狮运动 ,得到了广大师生的欢迎和参与 ,这对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,振奋民族精神 ,促进龙狮运动的普及与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,也标志着中国龙狮运动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.
中华民族是一个富有创造力的民族。综观各地、各族人民的舞龙表演,种类繁多,各具特色。常见的有火龙、草龙、人龙、布龙、纸龙、花龙、筐龙、段龙、烛龙、醉龙、竹叶龙、荷花龙、板凳龙、扁担龙、滚地龙、七巧龙、大头龙、夜光龙、焰火龙等近百种之多。龙灯的节数一般为7节9节和13节。从久远的年代起,舞龙活动经久不衰,一代又一代流传下来。舞龙不再是某一民族独有的“自喻”项目,而是属于各个民族的了。今天,在我们祖国这个多民族的大家庭里,“龙”已成为整个中华民族的象征。舞龙的创造和流传是全中华民族光辉历史的一部分,为我们的民族和人民所喜爱。 灯节中的花灯种类繁多,诸如花卉、虫鸟、百兽,应有尽有,唯其中特出而又巨大的,则数“龙灯”。
今俗新年有“闹龙灯”之戏。闹龙灯就是“掉龙灯”,因龙灯长巨且重,锣鼓声中昂首摆尾,蜿蜒游走,非数十多壮汉,举竿来回奔走,不足以操御。“掉”是摇摆,作动词解,也就是“舞龙”。
舞龙的“龙”,通常都安置在当地的龙王庙中,舞龙之日,以旌旗、锣鼓、号角为前导,将龙身从庙中请出来,接上龙头龙尾,举行点睛仪式。龙身用竹扎成圆龙状,节节相连,外面覆罩画有龙鳞的巨幅红布,每隔五六尺有一人掌竿,首尾相距约莫有十数来丈长。龙前由一人持竿领前,竿顶竖一巨球,作为引导。舞时,巨球前后左右四周摇摆,龙首作抢球状,引起龙身游走飞动。
舞龙是个大节日,舞到任何一处都会受到招待。舞龙的队伍有时可以吃五六次酒宴,这叫“龙换酒”。
等到舞龙完毕,就将首尾烧掉,龙身送回庙内,明年再用。
开业庆典活动中“舞狮",一方面是为了让营造喜庆、欢乐、火爆的氛围,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舞龙舞狮是中华的传统文化,在庆典活动当中寓意传递美好祝愿、吉祥如意。因此我们在进行新店开张,房子乔迁等事宜都需要用醒狮表演来点燃寓意,诸如生意兴隆,吉祥如意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