详细内容
舞狮子,是我国的民间艺术,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,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.在唐段安节《乐府杂寻》中说:"戏有五方狮子,高丈余,各衣五色,每一狮子,有十二人,戴红抹额,衣画衣,执红拂子,谓之狮子郎,舞太平乐曲."诗人白居易《西凉伎》诗中对此有生动的描绘:"西凉伎,西凉伎,假面胡人假狮子.刻木为头丝作尾,金镀眼睛银帖齿.奋迅毛衣摆双耳,如从流沙来万里."诗中描述的是当时舞狮的情景. 而且,在一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,狮舞形成了南北两种表演风格。
舞狮有南狮和北狮之分,北狮动作轻盈,以跳动、翻腾为主,盛行於华北华夏和中南、华东部分地区;南狮则动作大而威猛,鼓乐雄壮,闻之令人振奋,盛行於广东、广西、港澳台、新加坡等地。舞龙有火龙、草龙、布龙、纸龙、段龙、筐龙、灯龙等近百种。
到了唐朝,狮子舞已发展为上百人集体表演的大型歌舞,还作为燕乐舞蹈在宫廷表演,称为“太平乐”,又叫“五方狮子舞”。当时的狮子舞,还流传到了日本。日本的一幅“信西古乐图”中,就画有古代的日本奏乐舞的场面,与唐代的相似,只是规模小得多。唐代以后,狮子舞在民间广为流传。宋代的《东京梦录》记载说,有的佛寺在节日开狮子会,僧人坐在狮子上做法事、讲经以招来游人。明人张岱在《陶庵梦忆》中,介绍了浙江灯节时,大街小巷,锣鼓声声,处处有人围簇观看狮子舞的盛况。
喜-狮子为了采青,不吝含辛茹苦,排除万难,当采得青时,笑容可掬。 怒-狮子遇到物体阻挡或外物打扰,便会愤恨,舞狮者须领会表达。 哀-狮子遇到困难,未能解決,便会暴露哀伤,怎么表达,全赖舞狮者。 乐-狮子在樁上自在跳动,落脚抓水尽显快快乐乐神态。 动-狮子好动,喜欢跳动,舞狮者在樁上跳动,更能表現其动态。 静-狮子通过含辛茹苦,困难重重,身心感到疲倦,便须靜下來歇息。 惊-狮子遇到风险,便会发生惊怕的动作,舞狮者便须要将其惊怕动作表达给观众。 疑-狮子多疑,对身边每相同新的事物,皆发生怀疑,故舞狮者有必要做出疑虑神态。